2017年金砖厦门会晤期间,为保证对小型渔船防越线的监督和管理,我司建设并上线了厦门市小型渔船防越线预警系统。该系统利用北斗、无线通信、GIS等技术,将小型渔船基本信息及运行情况、警情信息通过一张图进行可视化展示,通过渔船动态监控及防越线报警、防破拆报警、不在线报警、一键报警等功能,确保边防执法人员在金砖厦门会晤期间实现对全市6000多艘小型渔船的实时监管,防止小型渔船跃入“禁区”,为相关海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。会晤期间,系统运行稳定可靠,受到市边防支队、各区大队、派出所等各级领导的肯定。
2018年,我司建设了边防港船出海人员动态管控系统,为上合青岛峰会提供安保信息化项目技术服务。该系统整合视频监控、北斗定位、通信终端、船舶AIS等信息,共享公安等涉海资源,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,实现警务指挥调度、船舶智能管理、治安数据分析、海港边检监管等功能;对进入危险区域的渔船自动报警,实现前方态势智能感知、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和指挥调度一体联动。该系统接入近千艘船舶,并海陆空港流量、出入境人数、警情案件等数据进行对接,在上合青岛峰会的安保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□用。
2018年,我司承建了厦门渔船通导与安全装备及渔港动态管理平台项目。该平台整合了厦门渔业船舶、装备、船员、渔港等数据资源,配备渔船通导与安全装备,增强海上渔船的救援信号保障,对渔船、渔港进行动态监控及可视化展现,对台风、雷暴等恶劣气象及时预警。2019年11月,在一起海上事故中,厦门渔政利用该平台在短短70分钟,完成了遇险渔民的救助任务,人员船舶安全。
2018年,我司承建了厦门市智慧海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。该平台将智能技术和前沿信息技术与海洋环境、海洋装备、海上目标和涉海活动相结合,围绕海洋环境监测、渔港综合管理、船舶安全监管、海洋渔业生产、海洋生态保护、海洋防灾减灾、海洋行政执法等多个业务领域开展应用,形成智慧海洋1+N模式,大力推进厦门市海洋基础设施和海洋数据深度融合,助力厦门成为国家“智慧海洋”样板城市。
立足海洋管理部门的职能,通过人工智能、关联分析、可视化、GIS分析等技术,对海量、多源、异构的海洋经济、渔船渔港、海洋执法等数据,进行快速、及时地挖掘分析,以概览图的形式展示海洋大数据成果,如船舶分布热力图、船舶进出港走势及海洋行政执法情况等。
依托北斗定位、AIS、GIS、大数据分析等技术,构建渔船动态监管、安全预警、应急管理、决策分析等主要功能,提供出海报备、台风应急、伏休监管、便民服务等特色应用,实现对渔船民“看得见、呼得到”的全面管理,为管理部门提供智能、高效、可靠的监管服务。
运用视频监控、AIS、浮标、北斗等信息技术感知渔港运行动态,集成融合分⊙析渔港各类数据,通过人工智能识别算法,对渔港监管和决策需求做出智能响应,实现依港管船、管人、管渔获、管安全、管生态,全面提升渔港智慧化管理水平,打造智慧渔港经济示范区。
将涉海企业基础信息、海洋产业分类信息、企业经营信息等进行统一的采集、存储、分析、管理,形成海洋经济数※据库,建立系列分析指标,对海洋战略新兴产业特点分析、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评估,支撑海洋经济示范区高质量建设。
系统满足不同用户(项目申报人员、项目管理人员、专家、项目监理人员等)的不同使用需求,为海洋主管部门提供项目管理的一站式信息化服务,包含项目的申报、评审、管理、监理、验收、后评价及专家库抽取等功能。
结合海上执法管理指挥需求,利用北斗定位、4G/5G、GIS等技术,整合执法船艇、执法车辆、执法人员、移动执法设备等执法资源,提供可视化实时监控、船舶遇险指挥调度、接处警管理、预警分析、统计分析等,从而改善海上执法活动的管理与服务水平。
综合运用雷达、视频监控等现代装备,搭建智慧海防军警民联防平台,对船舶越界、偷渡、走私、异常搭靠、驶入敏感区域等行为进行识别研判,辅助海防办、海警、公安海防、海事、海洋、港口、缉私和陆军海防、海军等部门精准高效联防。
依托涉海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的涉海技术、创新成果、专家资源优势,解决科研成果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、转化过程不规范等问『题,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路程,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,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海洋产业领域的转化,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。
平台建立集海上养殖综合管理、水环境实时监测、鱼病诊断及水产品溯源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。制定海上牧场在养殖过程中的自动化、标准化、安全化的生↓产机制,形成养殖水环境实时监测、分析、预警与水产品溯源体系,实现水产养殖精细化管理,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品质,为养殖企业提供海上牧场养殖综合服务,为公众提供水产品养殖环境安全监督与溯源服务。
©版权所有 厦门卫星定位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08号 ICP许可证 闽B2-20120011 闽ICP备09017781号-1